泸州 在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前
历史机遇
“结构调整给做强泸酒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搁在平时,整合泸酒资源,还真是难办。”面对目前白酒产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深层次调整变动,泸州市委常委、泸州市酒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田亚东并不紧张。
《华夏酒报》记者走进田亚东办公室,发现田亚东神情自若:“虽然泸州白酒产业已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与基础,但历史遗留下来的全市480余户各类型白酒生产企业中,还存在不少小企业、小作坊,多在城乡接合部、乡镇集贸市场或农村,不仅生产分散,而且发展方式粗放,产品附加值不高,整体盈利能力不强,使得泸州在白酒产量居首的情况下,销售额、利税额等指标落后于宜宾和遵义。这一次结构调整中,正是泸酒从‘大’走向‘强’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原来,早在2012年底以前,泸州率先请国家发改委专家组团深入泸酒各企业研究,结合世界经济走势,比对威士忌酒、朗姆酒、杜松子酒、伏特加酒、利口酒及柯迪尔酒、龙舌兰酒等世界名酒产区的先进做法,把泸州“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迅速调整泸酒产业结构,全面升级泸酒产区为“12345”(即‘一核’、‘两龙头’、‘三带’、‘四基地’、‘五平台’)全新业态。
中国白酒从2004年年产量不到400万千升到2011年的1000万千升,年均增速超过12%,走过了“黄金十年”。特别是2009年以来,受国家宏观经济刺激,白酒产销量年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
2008年~2012年,泸州白酒产业连续5年保持年均40%以上的高速增长,成品酒与基酒规模总量均居全省、全国白酒主产区前列。2012年,泸州白酒产量达到132.2万千升,成为中国白酒金三角地区最大的白酒产能区,规模优势十分明显。
分析当前白酒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是受人口结构变化影响,我国白酒主要消费群体的增长速度在2006年达到最高,随后呈逐年下降趋势,反映出市场需求已经呈逐年减缓;
二是新一代消费者对健康、品位的需求越来越高,葡萄酒、果酒、啤酒等替代品越来越受追捧,国内传统白酒市场面临严重冲击和挤压;
三是严控“三公消费”、反对铺张浪费规定的相继出台,部分传统消费市场已大幅减少,高端白酒的市场销售将一定程度受到影响。
这一次白酒产业重新洗牌,标志着白酒行业的传统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白酒产业必须直面深刻的变革。此次白酒产业调整,不仅仅只是市场需求放缓、白酒库存积压、供大于求矛盾突出条件下的短期适应性调节,而是在白酒行业已经完全实现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的深层次结构调整。
当前,白酒产业适应新的变化,关键是要强化“健康饮酒”理念,抓紧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创新引领和市场创新,实现从粗放的外延型发展转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从数量型发展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
“一核”战略
“风过泸州带酒香”, 泸酒发轫于秦汉、兴盛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泸州自古“万户赤酒流霞”,“酒窖比井还多”。“无色透明、窖香优雅、绵甜爽净、柔和协调、尾净香长、风格典型”的泸酒,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双国宝”遗产,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浓香鼻祖”“ 酱香典范” 被确定为“中国白酒鉴赏标准级酒品”, 站在中国白酒“金字塔”塔尖,是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名片。
经近10年的产业集聚,泸州已经成为中国酒业优质白酒产区,中国白酒金三角地区是产量、产能第一优势的白酒产业综合服务区,而且产业链与产业集群优势非常突出。
谈起将泸州打造为中国优质白酒核心产能区的“一核”战略,泸州老窖集团总经理张良信念坚定:“泸州是赤水河酱香酒带和长江宜泸浓香酒带的汇集之所,是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酒的中心地带,成为中国优质白酒核心产能区,当之无愧。”
“我们不管市场如何变化,也不管前后左右的企业如何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国窖1573’不会降价。泸州老窖‘中国品味’就是奢侈品,因为她是连续了439年生产历史的‘中国文化’‘中国品牌’‘中国口味’‘中国价值’,她在439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都没变,明天、后天,以致在未来长长的历史进程中,我相信,她的价值都不会变。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我相信,她更将璀璨无比!”张良表示。
“白酒靠品牌说话,亘古不变。”中国酒业协会原白酒专家组组长梁邦昌等国家级专家认为,泸州打造中国优质白酒核心产能区的“一核”战略,推进结构调整,不是空喊口号,说大话。
就近年来的行动实际看,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产区,不管是总面积7500亩的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还是目前正在加快推进的江阳区“名酒·名区·名镇·名村·名园”、纳溪区“酒镇·酒庄”、龙马潭区郎酒浓香基地、泸县“华夏·龙窖”、合江县“食品工业园区”、古蔺“二郎国际名酒社区”“中国酱酒中心”等一批重大涉酒产业园区,均是以白酒生产加工为主,涵盖高粱种植、包材印务、仓储物流、金融会展等完整产业链产业集群;同时,入驻了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泸州)酒类产品交易中心等国家级机构,组建起了中国国际博览会白酒专业博览会等一大批领先行业,是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端功能服务平台。
由此可见,未来的泸州,将成为中国优质白酒的酿造中心,其产业基础准备、产业链连接、品牌的号召力等等,都有了充足的说服力。
两大龙头
在此次酒业结构调整中,泸酒众多小企业,开始感到“日子”难过,纷纷表示愿意以入股、兼并、购买、合资合作等方式,加入企业集团化、产业园区化。
针对这一次酒业结构调整期引起的市场急速变化,泸酒两大龙头也开始积极行动。泸州老窖顺势而为,加快推进“一园三基地”项目实施进度,大力推进资本化、品牌化、国际化运营,加快打造产品与资本复合经营有机结合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的地位;郎酒集团则加快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完善质量管控体系,加快推进“二郎名酒·名镇”、龙马潭区浓香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全国最大的酱香型白酒生产基地,进入中国优势高端白酒“第一方阵”。
泸州以泸州老窖、郎酒两大龙头航母集群酒业,引导区域内白酒小企业、小作坊改造升级,使之改善生产条件,提升产品质量,逐步融入大企业生产体系,为泸酒价值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此,泸州鑫霸实业有限公司老总魏云飞、华明酒业董事长余宝成、泸州联源实业董事长彭联志感慨 颇深:“过去,说泸酒‘标准’,是有说的没看的,到底啥‘标准’才是泸酒‘标准’?这一次,不仅有了泸州老窖、郎酒两大名酒的酿造大师指导,而且还按两大名酒的生产标准改造企业、升级产业。泸州现在这种新思路,必将带来两大全新转体:一是两大龙头必将领导着整个行业走向优质化、品牌化。数量众多的酒企必将协同作战,打造成品酒的差异化,创新培育新产品,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重新布局全国市场;二是整体提升庞大的基酒生产价值,按标准化生产‘泸酒’,抢占中国酒业市场话语权,在不久的将来,泸州必然是赤水河谷和长江上游的中国顶级优质白酒产能区。”
三大产业带
作为酿酒原料的“泸州糯红高粱”是泸酒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泸酒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泸州100万亩有机红粮种植基地分布在长江、沱江、赤水河三条河谷地带。目前已经建成70万亩基地,由政府、企业、农民三家签字认可,按合同规定整理土地、种植、收购。政府负责投入产区蓄水工程、通村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负责按最低保护价收购;农民以土地入股企业,成为企业的“产业工人”,按科技部门规定翻地、施肥、治虫,严格按“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制定的“土地检测—基地选择—合同签订—体系建立—体系运作—体系认证”全过程管理和实施体系,用酿酒副产物加工饲料—饲料养殖畜禽—畜禽生产农家肥—农家肥种植有机原粮,以昆虫活性蛋白及畜牧业有机饲料、有机肥料组建闭合产业链。
按照规划,泸州将清晰呈现白酒三大产业带:
长江沿岸浓香型白酒发展带,西起纳溪区大渡口镇,东至合江县城,主要涵盖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成品基地、纳溪区中国酒镇·酒庄和龙马潭区石洞镇郎酒浓香基地及鱼塘镇酒业生产包装物流基地。重点发展浓香型白酒酿造、包材生产和白酒仓储物流,融合长江自然风光、乡村田园风光与白酒文化体验的酒庄酒镇旅游项目,成为我国重要的优质浓香型白酒主产区;
赤水河谷酱香型白酒发展带,涵盖古蔺县的二郎、太平、永乐、土城、水口、合江县的先市、九支、密溪等主要区域,以资源整合与流域保护为主题,成为了世界闻名的酱香酒谷;
沿沱江基酒发展带,北起泸县县城,南至沱江与长江交汇处,包括泸县的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兆雅、云龙等镇,重点发展基酒酿造、基酒收储窖藏、包材生产制造等,适度发展中低端成品酒,已经集聚了茅台、白云边、枝江等全国各大知名酒企入驻,成为了全国重要的优质基酒生产基地。
这三大产业带联动原粮种植、酿造、生物技术、科研开发、设计、印刷、包装、制瓶、陶瓷、纸箱、机械、物流运输于一体;从文化创意、旅游观光到金融服务,向前延伸发展以高粱种植为主的第一产业,向后带动现代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第二、第三产业,囊括了酒业酿造、包装材料、物流配套、金融服务等泸酒集群全产业链,连接“农工贸”“科工贸”“城市农村”“生产园区港口物流”为一体。
“过去我们只能种粮食,现在,春季种红粮、夏季卖水果、秋季种蔬菜、冬季卖生猪。农忙在家忙几天,农闲进厂当工人。有游客来时,又回家搞农家乐做生意……一年四季简直忙不过来,一家人年收入至少都是7万~8万元。有的家庭一年要挣20多万元!”当地的农民对记者说。
沿泸州长江、沱江、赤水河河谷一路而去,一条条水泥大道、一簇簇具有川南特色的崭新农房与漂亮的酒业园区相映成趣,绿化、美化、净化,水通、电通、气通,“产港城一体”。
四大基地
此次结构调整,泸酒产区已清晰呈现“酿造基地”“包材基地”“新产业链基地”“总部基地”四大基地,全面提升泸酒价值。
“酿造基地”以“有机红粮种植基地”为载体,以不同类型的“泸州糯红高粱”有机种植,酿造浓香型、酱香型、小曲清香型白酒,建立全产品生命周期智能溯源管理体系,全面推进酿酒专用功能微生物菌株的选育及产业化示范建设,从源头上确保“泸酒”传统本色和有机、生态饮品品质。
“包材基地”是“酿造基地”的产业配套,帮助泸酒向高端化、个性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此前,白酒包装是“只见奢华不见文化,只见表面不见里面”。自从泸州建成中国白酒包材中心,国家包材质量检验中心入驻泸州后,开始向着高端化、个性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了。记者走进泸州看到,海普制盖、酒业玻璃、宏太阳、青林包装、得天陶瓷、美捷印务、联光金属、鹏翔酒业等全国及世界著名的120多家包材企业,已经入驻到了泸州,并根据市场变化和酒业发展需要,引进和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积极推广“绿色印刷”,开发绿色、环保的新型包材产品,全面开发酒类包装产品新技术、新产品,将中国酒类灌装、检测,玻瓶、纸盒、塑料薄膜等包装材料的包装装潢,文化创意等发展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白酒新产业链基地”拉长了泸酒竞争力。在此次结构调整中,泸酒应“白酒循环经济、提高产业附加价值和倡导健康饮酒文化”要求,全面开启低成本竞争优势。在深度开发白酒主业的同时,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发展酒糟酵素面膜、化妆水和保湿水等日化产品,培育开发木糖醇口香糖、酒糟饼干、酒糟花生和酒糟鱼等产品;综合利用黄水、酒尾、酒糟等副产物,加快发展液态养窖泥、人工老窖泥、酸化液态发酵饲料、青贮饲料、粉状饲料和粒状饲料等初加工产品,深度处理酒糟、丢糟,积极开发生物酯化液、复合氨基酸、植酸、菲汀、木聚糖酶和多种微量元素,发展食用醋、食用菌培养液和菌体蛋白饲料等精深加工产品,发展白酒衍生产品;发挥泸州中草药和药用植物资源优势,积极引入现代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开发饮品、含片、胶囊等健胃养胃产品,利用泸州肝苏药业和百草堂药业赶黄草护肝系列产品优势,进一步开发生产护肝饮品、护肝含片、护肝胶囊等解酒护肝医药保健产品,大力培育延伸产业,在以循环经济搞好清洁生产,保护生态和环境的同时,全面降低白酒竞争成本。
“总部基地”结合工艺制造、文化创意、旅游文化、会展展示等高端平台,组建为面向世界的中国白酒文化展示窗口。依托“中国酒城”博大精深的白酒历史文化,发展泸酒文化旅游和会展经济,提升酒文化展示和传播功能,推进泸酒文化与传统文化、工业文明、名胜古迹、红色经典及生态资源相结合,打造精品景区,推动酒产业、酒文化、酒旅游融合发展,建设酒文化旅游体验窗口,创建面向世界的中国白酒文化展示窗口。
泸州酒业博览会现在已经上升为国际博览会白酒专业博览会,为中国酒业唯一个国际舞台,设名酒核心品牌展区、泸州老窖和郎酒总经销及特种品牌展区、金融和技术创新展区、灌装企业展区、酒类包材展区、农业(旅游)产品展区、企业文化、公益事业展示区和特装展位,气势蔚为壮观。
酒文化工艺品已经成为表现泸酒文化的载体之一,结合中国历代酒具酒器的经典造型,采用青铜、陶瓷、玉石、玻璃等传统材质以及合金等现代新材料,开发生产成为不同材质和档次的酒樽、温酒器等酒具,根据白酒香型特征,设计不同酒坛、酒缸、酒罐等储酒器。挖掘中国白酒“饮酒之道”、“敬酒之礼”、“祭酒之仪”等酒文化内涵,结合与酒文化相关的诗词、歌赋等出版物与工艺产品于一体,共同提升泸酒文化价值。
五大平台
泸州把产业利润向生产性服务环节转移,引导泸酒进入服务性竞争,开启了五大平台建设。
白酒交易平台,以“中国(泸州)白酒产品交易中心”为载体,将金融与服务衔接了起来,在推进白酒交易集约化、规范化的同时,已经开始向产业供应链服务,全面拓宽配套服务,向客户提供风险投资、仓储配送、检测鉴定、营销推广等多种附加服务,获取服务性收入;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搭建起中国酒业质量检测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集检测、研究、信息、评定等功能为一体,大力开展酿酒原粮品种选育、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机械化智能化、废弃物综合利用、白酒新品种、白酒新消费与饮用方式等研究开发,为中国酒业提供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加速了向全国各地酒业渗透;
酒业金融平台,“酒业资本”是泸州服务于全国酒业的金融平台。泸酒已经吸引全国各大金融机构在泸州开设酒业专营机构,同时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大力培育和引进证券、信托、担保、租赁、结算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全面发展起了票据、债券、金融租赁、信托投资、保险、典当等金融业务,推出以酒为标的物的抵押贷款、金融理财等产品,将泸州组建成中国酒业金融融资营运中心。为入驻泸州的酒业企业提供金融信贷的同时,还为各酒业企业提供参股入股、并购重组、上市等资本运作服务,为个人经营、投资、收藏酒品,提供评鉴、估值、代储、拍卖、回购等一系列金融服务;
物流平台,吸引了中国酒业产销集聚泸州。泸州位于中国白酒金三角地区前台位置,拥有陆、铁、空、水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泸州提出“产港城一体化”发展思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支撑,着力构建多种运输方式集成、信息平台高度共享的酒类物流服务平台,采用集装箱液袋运输、甩挂运输和滚装运输等先进物流手段,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依托七大酒业园区建成五个专业性酒业物流中心,提供仓储管理、信息查询、订单跟踪、干线运输、装卸、包装、配送等物流服务。同时,专业物流企业又参与酿酒和销售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活动,酿造和销售企业与物流企业以资产重组、合资、合作,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为白酒产业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形成“三通道、一网络”的区域现代酒类物流体系,吸引了中国酒业产销集聚泸州。
专业服务多元化平台,门类齐全、专业突出、辐射广泛。到目前为止,泸州现在已建成酒业“工业设计”“ 现代信息” “ 知识产权保护及认证认可”“ 广告设计和媒体代理”“ 人力资源”五大优势专业平台,以领先行业科技水平,打造为中国酒业综合服务中心。其中“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以泸州老窖商学院为载体,将全国的酿酒师、品酒师、品酒师及国家级著名专家集聚到了一起。目前,组建泸州白酒学院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泸州是酒业人才富矿区,近15万人的酒业产业大军,其技能型产业人才约4.2万人,每百名从业人员中人才占比高达28.2%。特别是高端型白酒人才数量及层次占了全国近三分之一,拥有中国酿酒大师4人,国家级白酒评委11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名,四川省省级白酒评委59人。到这里来交流、观摩、学习,亲自进车间去‘口传心授’泸酒技艺,对自己岂止是一个‘提高’?”来自福建省宝源酒业有限公司的品酒师林家鑫这样告诉记者,“泸州是中国酒业最完善的综合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