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分类 > 酒文化 > 酒界风云 > 正文

中国的“波尔多热”将结束?

发布时间:2013-07-18 22:28:02      来源:51推一把
【摘要】法国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数据的确令人印象深刻:2012年销售额占到总数的53%,销量占48%。虽然去年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几乎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法国葡萄酒的进口速度趋缓。但是,波尔多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地位真的坚不可摧吗?这一热潮还将持续多久?  辉

  法国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数据的确令人印象深刻:2012年销售额占到总数的53%,销量占48%。虽然去年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几乎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法国葡萄酒的进口速度趋缓。但是,波尔多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地位真的坚不可摧吗?这一热潮还将持续多久?

  辉煌中国路

     除法国之外,中国市场最受欢迎的葡萄酒是澳大利亚、智利、意大利和西班牙葡萄酒。但这些国家的葡萄酒在中国所占份额远远落后于法国,几乎对法国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构不成任何威胁。中国市场的法国葡萄酒主要指波尔多红葡萄酒。

     法国葡萄酒在中国无疑经历了一段辉煌的历程。2009年之前的10年间,法国葡萄酒约占中国市场40%~45%的份额,但随之呈现爆发式增长,份额一举突破50%,销售额从2009年的1.82亿美元猛增至2011年的7.14亿美元,其中多数来自波尔多葡萄酒的销售。如果消费状况与进口趋势一致,那么中国消费的进口葡萄酒每4瓶中就约有1瓶应当是来自波尔多产区的红葡萄酒。然而,数据与现实情况迥然不同。

     我在多次的中国之旅(去年我几乎平均每个月都要到中国一趟)中发现,波尔多葡萄酒更受进口商、交易商和投机者的喜爱,而非普通消费者。波尔多过去5~7年中在中国市场的成功更多的是基于市场热情,而非来自消费者偏好和消费潮流的推动。

     在上海和北京的高端餐厅里,我看到饮用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和智利葡萄酒的消费者数量并不少于饮用波尔多酒的人。此外,当我和侍酒师、葡萄酒采购人士交流时,他们告诉我说,消费者对于波尔多葡萄酒的兴趣正在逐渐减弱。一家上海葡萄酒进口商透露:“今年我们不计划举办任何波尔多葡萄酒晚宴,这个市场的竞争太激烈了,我们很难在这样公开的市场中获利。需求正在减少,我们宁可推动其他产区的酒。”

     众所周知,3月份在成都举办的糖酒会中一向缺少经营列级庄葡萄酒的大型进口商的参与。与此同时,还有传闻称,大多数销售波尔多酒的中小型公司即将关闭。不过,据说那些资金雄厚且有独特营销手段的公司有可能会渡过难关。

  政策寒流

     随着中国的政策对高 端酒亮起“红灯”,高端餐饮业和精品葡萄酒进口商、中国高端白酒生产商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短期的未来,几乎看不到任何乐观的迹象。

     毫无疑问,葡萄酒行业受影响最为严重的就是波尔多葡萄酒。此外,严禁铺张浪费及高端饮品的销售,严重打击了用于礼品馈赠的高端葡萄酒和白酒的销售。目前虽然没有任何数据表明用于馈赠的波尔多葡萄酒数量有多少,但北京一家大型零售商表示,约一半以上的波尔多红葡萄酒都是用于礼品赠送。

     波尔多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处境非常不稳定,这让我想起了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第一次葡萄酒热潮。受投机盛行和房地产市场活跃的推动,酒商对于葡萄酒市场潜力过于乐观。他们并不知道,消费与需求远落后于想象。

     在这期间,关于红葡萄酒有益于健康的说法开始流传到中国。消费者热衷于葡萄酒,而非酒精度高达50~52度的白酒。当时整体形势非常乐观,直至亚洲金融市场崩溃,随后销售渠道突然停止供应。

     那些存放于码头、进口商仓库和保税区的葡萄酒都是不适合陈年的产品,那些酒多被拒收或作为低级酒流入市场。1998年,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葡萄酒进口都处于低迷状态。

     这一热潮的发生是因为葡萄酒行业发展过快,忽视了市场的真实状况。当时有能力消费葡萄酒的中产阶层非常少,而饮用葡萄酒的场所也限制在主要沿海城市的五星级酒店。这是一个全新的葡萄酒销售市场,大多数餐厅甚至没有配备开瓶器和酒杯,酒商还必须销售这些产品。贸易商们关心的问题是刚刚开始涌入中国的投资,中国有钱人数量的增加以及乐观的经济数字。

     当然,如今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中国的葡萄酒消费者群体已经十分庞大,餐饮行业也不断壮大并且充满活力,葡萄酒行业稳定发展,网络遍及全国。同时,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也推动了这种乐观态度,虽然可能只是一种表象,但正是由于这种乐观态度,波尔多葡萄酒过去几年的增长和普遍流行只是基于行业自身的发展,而非消费的驱动。

  预警信号已现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只有一小部分真正的波尔多酒爱好者,会经常性地开一瓶波尔多好酒享受其美妙之处——无论是个人品尝,商务应酬,还是礼品馈赠。

     任何受邀参加中国晚宴,甚至是最高级别宴会的人都明白,在某种情况下,我们通常参加的是传统形式的“干杯”品鉴——甚至对于1982年份拉菲庄或1947年份的白马庄佳酿也不例外。葡萄酒调查机构Wine Intelligence的《2013年中国葡萄酒市场报告》称,只有32%的葡萄酒品鉴者表示他们因为喜欢其口感而饮用波尔多葡萄酒。随着中国政府禁止铺张浪费措施的实施,昂贵的宴请大幅下降,波尔多酒市场也随之归于沉寂。

     而让我担心的是中国市场另一更为消极的方面:数量庞大而不断增长的投机者和资金涌入市场,纯粹为了未来获得投资收益。但是,许多投资商和股东只能坐视佳酿价格从2010年的最高点不断下滑而束手无策。

     此外,消费者和食品饮料业领导者对于假酒的担心同时也推动了波尔多葡萄酒需求下滑。未来能否保持他们的地位和增长趋势还将取决于葡萄酒进口商如何进入二三线城市开发新的市场。沿海城市消费者对假酒问题更为警惕,推动侍酒师和采购者将注意力不断转向新的产区和新的替代品。

     虽然目前仍有大量真正喜欢波尔多葡萄酒的中国消费者,但许多消费波尔多酒长达10~20年的忠实消费者却已经对其不抱有幻想。香港一位收藏家透露:“以前我从来没有卖过葡萄酒,但近期我决定卖出手里多数的波尔多酒,因为价格非常离谱,而且现在市场上有足够来自其它产区的伟大葡萄酒可供选择。”

     现在波尔多应当留意早期的预警信号,考虑行业已经过分乐观这一事实。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和葡萄酒基金一起推动价格的上升,远远超过了市场的消费状况和需求。尽管波尔多获得了巨大成功,但在中国市场建立稳健消费群体的实际工作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