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分类 > 酒文化 > 酒界风云 > 正文

酱酒,续演“王的盛宴”?

发布时间:2013-06-25 15:21:57      来源:51推一把
【摘要】酱酒的“春天”来了,还是“冬天”来了?     独特的酿酒环境和发酵工艺,使得酱酒具备绿色、有机、健康、稀缺的显著品类基因,加上茅台高端化的品牌基因塑造,随着消费升级与健康化趋势,酱酒必然成为白酒新消费潮流。笔者认为,

     酱酒的“春天”来了,还是“冬天”来了?
     独特的酿酒环境和发酵工艺,使得酱酒具备绿色、有机、健康、稀缺的显著品类基因,加上茅台高端化的品牌基因塑造,随着消费升级与健康化趋势,酱酒必然成为白酒新消费潮流。笔者认为,酱酒品类的“春天”来了,酱酒品牌的“冬天”到了。
     2012年,天津天士力集团投资的酱香新秀国台酒实现14亿元的销售收入,酱香“黑马”赤水坊与其展开同城竞争,一年多时间,初步完成了市场布局,市场反响热烈。酱酒产能规模占比较小,酱酒品类高端化明显。清香、芝麻香等其他品类远不及酱酒增长速度,近5年来,完全可以用“酱酒年”来形容。


群雄割据,酱酒演绎精彩


     上一个5年,酱酒由品牌突起走向品类绽放,茅台的“群狼战术”引发酱香热潮。
     近30年来,从全国范围看,基于口感为特征的川派浓香白酒占70%以上的市场份额,牢牢占据主导地位。酱酒中,唯有贵州茅台一枝独秀,堪称“王的盛宴”。凭借其深厚的政治基因、悠久的历史文化、稀缺性的产品品质,独占鳌头。近5年来,茅台不断打造新的业务单元增长极。茅台采取了结构化群狼措施,先后推出了汉酱、茅台成龙酒、仁酒等新品,随着这些新品的推出,茅台的“酱香军团”日趋完善。超高端以茅台年份酒为龙头,高端则是以飞天茅台、珍藏版茅台成龙酒为主,中高端则以普通版茅台成龙酒、汉酱、仁酒、水立方酒、茅台王子酒、白金酒、名将酒、名门酒、财富酒等组成。
     下一个5年,酱酒由品类绽放走向品牌大放异彩。今后,酱酒会由茅台一枝独秀升级到群狼共舞。
     一方面,酱香老品牌在经历资本整合后迅速崛起。黔酒主流品牌均被业外资本和产业资本整合。贵州同济堂制药整合贵酒;海航收购贵州怀酒;维维收购贵州醇;湖北宜化收购金沙回沙;联想收购湖南武陵酒;天津天士力集团巨资推出国台酒,誓做“酱香新领袖”,矛头直指茅台;华泽集团收购贵州珍酒;银基商贸收购鸭溪窖等,产业链向上延伸,实现产业内资本整合。
     另一方面,国内主流白酒企业,纷纷进军酱酒行业 。2010年,五粮液集团推出了“永福酱”酒;沱牌集团开发推出酱酒产品“吞之乎”;此外,小糊涂仙也斥巨资在贵州建设了酱香型酒厂。
     为何业内纷纷致力于酱酒的投资?这与酱酒市场发展现状有密切关系。目前酱酒市场规模得以极大拓展,对非酱酒企业而言,这是培育酱酒领域品牌的大好时机。茅台、郎酒多定位于中高端市场,意味着酱酒领域存在许多空白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由于酱香型白酒生产、储存周期的特殊性,目前进入的各类资本形成的产能将在5年后才能集中释放。未来5年~10年,全国酱酒产量可能会突破100万千升,约占中国白酒总产量的10%左右,销售收入有望达到中国白酒销售总额的30%左右,利润占比会更高。
     赤水河沿岸正成为中国酱酒黄金产区,珍酒、怀酒、国台酒、赤水坊酒、赖茅酒、永福酱酒、白金酱酒、汉酱等品牌迅速崛起;华南地区,福州福矛以打造“闽南酱酒新时代”为口号,大举进军全国;肖尔布拉克全力推广新疆第一酱——疆茅;联想收购的武陵酒势头迅猛;2012年,郎酒销售额突破110亿元。


酱酒大热,需要“冷思考”


     面对近年来蜂拥而上的资本酱香博弈,如火如荼的酱酒产能“大跃进”及愈演愈烈的白酒酱香“热”潮,笔者认为应该冷静思考,理性认识,不能一味地冒进。
     对于酱酒后进品牌来说,一方面需要以投资的眼光审视、长线培育酱酒品牌;另一方面,深刻洞悉、顺应酱酒的核心消费者。从国内酱酒行业来看,有些企业对于自身认识不足,导致品牌混乱。企业应充分认识白酒行业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注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创新,否则就容易对酱酒产业造成伤害。
     未来,中高端价格带将成为酱酒品牌的“黄金价格带”。长期的历史积淀和稀缺资源是茅台奢侈化和超高端化的基石,也成就了茅台的“王者”地位。茅台的奢侈化为茅台镇产区的其它品牌高端化和超高端化提供了良好的背书,而这个价位带基本可以脱离激烈的终端竞争,这是未来部分酱酒品牌有机会成功抢占的价格带。
     一线名酒多次提价后,拉宽了整个商务价格带,造成次高价位带的快速崛起,成为这两年白酒高速增长的最重要的贡献源。酱香白酒在价位上的具有先天拔高优势,国台酒、赤水坊酒、汉酱酒、仁酒可以在这一价格带持续发力。
     中高价位带是区域名酒最擅长、最重要的生命线,需要极强的组织系统和高效的执行力来保障,不适合资源不足的酱酒企业,适合具有较强品牌力、与主流经销商合作的企业。
     低价位定位不适合酱香型白酒,是由于酱香型白酒的投入产出周期长、产量低决定的。下一个5年,酱酒会向质量增长型转型。尽管酱酒的各路诸侯正在上演割据厮杀的战局,但是酱酒的春天正朝我们走来,这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