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人才之惑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酒业发展最为宝贵的财富。近年来,随着酒业的快速发展,人才短缺的现象日益凸显,企业对知识全面、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那么,酒业如何才能把“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真正落到实处,造就一支群英荟萃、少长咸集的人才大军?
酒香为什么留不住“千里马”?
5月10日,河南百泉春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明欣深有感触地告诉《华夏酒报》特约记者,虽然受到了严控“三公”消费、“禁酒令”、醉驾入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百泉春酒业公司今年前四个月整体销售形势稳中有升,增长幅度达到20%。谈到取得的这些成绩,周明欣感慨地说,产品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品质则是产品的根基,而对品质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才呀!
周明欣告诉记者,为了稳定的技术人才队伍,百泉春酒业公司实施了人才战略发展举措。今年初,该公司专门从四川某大型白酒企业聘请了一位酿酒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担任公司的技术副总经理。截至目前,百泉春酒业公司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营销人才充裕,整个经营形势蒸蒸日上。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酒业企业都像百泉春酒业公司那样人才充裕。前不久,一些酒企董事长、总经理们在与记者攀谈时,谈论最多的不是人才短缺,就是留不住人才等问题。对此,《华夏酒报》特约记者近日在河南进行了调查采访。
看宜宾是如何留住“千里马”的
宜宾推出的栓心留人机制
易家祥是四川宜宾金喜来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今年3月,他光荣地参加了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说起在宜宾这几年,他有切身的感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这个岗位很适合我,我对工作充满激情,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
易家祥的情况与其他地方人才短缺迥然不同,同样迥异的还有宜宾白酒产业的迅猛发展,这些都与宜宾人才建设机制密不可分。那么,宜宾又是如何留住“千里马”的呢?《华夏酒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进宜宾,探访其具有代表性的人才困境问题和解决之道。
怎样成为营销界的“千里马”?
笔者从事营销管理工作多年,由于机缘巧合,也曾参与过人力资源的部分工作。十多年来,笔者经历了五代营销人。因此,笔者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在酒企人才匮乏的情况下,营销人如何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并在职业生涯中快速成长?
产学研联手破解“千里马”困局
5月10日,由宁夏大学、宁夏金龙集团与法国格勒诺布尔第二大学葡萄酒学院三方联合创办的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正式成立。学院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的成立将有助于为宁夏和全国的葡萄酒行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解决制约宁夏葡萄产业发展的技术和人才紧缺的问题。
当前的人才缺乏,不仅仅囿于葡萄酒产业,而且也包括白酒产业。短缺的各种人才中,首当其冲的是营销人才。五粮液于今年面向全国招聘100名营销人才,标志着中国名酒已经由“生产时代”向“销售时代”转型。
酒类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多数仍属于初创期的“草莽英雄”、“全能人才”,产供销全管,前后方奔波。看着中国各个酒类企业的负责人频频出现在慰问会、学术会、糖酒会、交流会、洽谈会的忙碌身影,就不难看出“御驾亲征”、“挂帅出征”的背后是人才奇缺。
人才!人才!人才!
市场在紧急呼唤,但人才不在服务区。